心里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者偏见

定义: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补救措施:研究者应依赖于标准化操作性定义

  • 标准化:在数据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观察者本身也必须标准化
  • 操作性定义: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一个实验中的所有变量必须给予操作性定义

实验法

定义: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

e.g. 电视中的暴力镜头可以导致高攻击性

如果在论证过程中,假设暴力的电视场景 比 大多数非暴力的场景 更引人注目包含更多的动作时,“暴力”就和场景中的表面现象混淆了,研究者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个独特的因素导致了攻击行为。因此,我们引出如下概念。

混淆变量:并非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景中的一些因素 影响了 参与者的行为,并混淆了数据的解释

细化混淆变量,又可分为:

  • 期望效应:诱发观察到的反应是实验者的预期,而不是自变量

    e.g. 在一个实验中,将几组即将进行走迷宫训练的大鼠分配给12名学生。其中一半学生被告知他们分到的大鼠都是一些擅长走迷官的种群,而其他的学生则被告知他们的大鼠都不擅长迷宫测验。正如你可能猜想到的那样,这些大鼠实际上都是一样的。然而,学生们的实验结果符合他们对其大鼠的预期,往往发现那些标记为聪明的大鼠比标记为笨拙的大鼠是更好的学习者( Rosenthal & Fode, 1963 )。

  • 安慰剂效应:当没有施加任何一种实验操纵,但参与者却改变行为

    e.g. 当病人接受了化学惰性的药物或无针对性的治疗后,他的身体却康复了。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由于个体对于治疗有效的信念导致健康或幸福感的改善。一些采用无疗效药物的治疗已经表明,在这种情况下,有70%采用过这种药物的病人都有良好或极好的效果( Roberts et al., 1993 )。

补救措施:研究设计应提前预期可能出现的混淆,并采取策略消除。因此我们需要

  1. 控制程序:试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保持恒定(除了那些与被验证的假设相关的)
  • 双盲控制:在参与者中添加实验助手
    e.g. 在观察攻击性实验中,除了观看暴力镜头外(参与者)再加入观看喜剧(实验助手),保证实验助手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双盲)哪些参与者 接收了 何种处理 来消除偏见,即便参与者与实验助手都知道了有的看暴力,有的看喜剧,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我们真正研究的课题是关于高攻击性的。对比于原先的实验策略,很有可能参与者在被邀请实验时,已猜测到跟暴力有关、或者表现攻击性与平时不同,导致实验结果偏差。

  • 安慰剂控制:引入一个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实验条件,为我们评估实验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线

    e.g. 假设你看到一个午夜电视广告宣称一种中草药制剂可以解决你所有的记忆问题。如果你买了这种药剂并坚持每周服用,你期望会发生什么?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6个星期里每天早晨都服用这种药物的大学生,的确表现出在认知任务上成绩的提高( Elsabaghet al., 2005)。 在一个任务中,参与者被要求在电脑屏幕上观看20张系列的图片, 对其进行命名,随后回忆其名字。服用药物的参与者在6个星期之后的成绩提高了14个百分点。然而,那些服用安慰剂(一种没有活性成分的药丸)参与者的成绩同样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安慰剂控制表明,任务表现的提高是对最初测验的练习的结果。控制条件下的数据为我们评估实验效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线。

  1. 研究设计
  • 被试设计 (between-subjects designs):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条件(一个或多个实验处理)和控制条件(无实验处理)

    随机分配是研究者用来消除与研究参与者的个体差异有关的混淆变量的主要步骤之一,在攻击实验中,通过随机分配,我们不必担心分配在实验组的每个人都喜欢看暴力电视,也不必担心分配在控制组的每个人都讨厌看暴力电视。随机分配使得各组混入不同类型的人,如果自变量发生变化,我们能直接看出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过分担心原有的差异引起的(喜欢看和不喜欢看)。

    p.s. 我认为这个字翻译的很好,将实验个体间隔开来,并随机分配。

    不仅如此,我们在样本选择时要选择代表性样本,这样随机取样才有意义。比如四岁到六岁的儿童,我们需要取4~6岁中非常小的子集,而且性别种族也必须平均,不能全是男孩或女孩等。

  • 被试设计 (within-subject designs):利用每一个参与者作为他自己的控制组(无实验处理)。

    e.g. 在攻击实验中,如果使用被试设计 ,那么我们有实验组和控制组 ,假设我们研究的是电视中的暴力镜头可以导致高攻击性,那么我们的自变量是暴力视频数,因变量是高攻击性的概率。他们有个特点,都是单个因素

    e.g. 在你的生活中,你可能认为回避那些威胁你的人是一个好策略。当然,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要能够记住这些人是谁。研究者检验了这样一个假设,即3岁和4岁的儿童已经对“吝啬”者的面孔有着更好的记忆( Kinzler&Shutts,2008)。在实验的训练阶段,儿童观看电脑屏幕上一系列略带积极表情的面孔。对于其中一半的面孔,实验者提供了友善的事实(例如,“凯文总是很友善。今天他带来了曲奇,每个人都有一些。”)。对于剩下的面孔,实验者提供了吝啬的事实(例如,“凯文总是很吝啬。今天他偷了所有人的曲奇,没人再有曲奇了。”)。在实验的测试阶段,儿童接受一个记忆测试。他们看到最初的面孔与新面孔配对。 儿童必须指出他们看过哪张面孔(例如,“哪个是凯文? “)。结果: 儿童总是对那些与吝啬的事实联系在一起的面孔有着更好的记忆。

动物保护

对于动物权利保护者来说,“对于危害动物福利的伦理关怀不能只因人类的利益 而减少”( OIsson et al., 2007, p.1680 )。伦理学家促使研究者贯彻3R原则:研究者所 设计的假设检验方法,应该使得他们减少( reduce )所需的动物数量,或完全替换 ( replace )动物的使用;他们应该改善( refine )他们的实验步骤,以使疼痛和不适降 至最小( Ryder,2006 )。每位动物研究者都必须依据严格的审查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工作。美国心理学协会对在研究中使用动物的研究者提出了严格的道德指导方针(美 国心理学协会,2002 )。